跑鞋市场的质量与科技竞争
分类: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3-23 14:05:38
跑鞋市场的质量与科技竞争

近年来,品牌方在跑鞋上的竞争日渐白热化。国际品牌Hoka、昂跑、Allbirds等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有必迈、马孔多等本土品牌入局。此外,还有一些从运动服饰品类拓展到跑鞋市场的品牌,如 lululemon等,使得跑鞋市场更加多元化。今年以来,安踏推出马赫3代慢跑鞋,361°也推出专业马拉松竞速跑鞋飞燃3全新配色以及疾风家族系列。

9345d688d43f8794cfb152d6eb16f3f91ad53a92.jpg

  李宁发布2024年一季度经营数据显示:“跑鞋类一季度综合增速20%以上,赤兔7 Pro跑鞋自上市以来销售额有接近 50%的增长。”特步发布2024年一季度运营数据显示:“索康尼为首个盈利品牌,在高端跑步领域建立起较强的优势。” 业内分析指出,如今的跑鞋市场已经不是增量市场下的机会化生存,当下和未来的市场是存量市场下的专业化生存。因此,考验品牌更多地在于专业性和系统性。

  从“碳板竞速”到“稳定支撑”

  2023年,“构建”跑鞋矩阵是主旋律;2024年,“细化”跑鞋矩阵分支,“深化”支线产品功能性,则是各大品牌的竞争新趋势。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科学训练方式不断普及的背景下,不同场景用鞋需求产生分化,不同能力和水平跑者对于跑鞋功能点的需求,也越发差异化;对于厂家来说,对于跑鞋矩阵的不断细化和深化,既有利于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也有利于实现高中低端定价的差异化,巩固在各个价位段的“锚定效应”。

  纵观跑鞋发展史,当跑步群体从专业选手扩展到大众跑者,跑鞋性能也从单一的保护功能向“减震+支撑+竞速” 等多重功能推进。

  随着中国大众跑者运动专业性的提升,跑者提速的同时也释放出对专业运动消费及相关专业产品的新需求。为了顺应这种市场趋势,各大国产品牌无不将回归或加强品牌专业性作为近几年的核心战略。而在跑步人群及马拉松赛场上,专业影响大众的策略更显得尤为重要。

  业内分析,今年国产跑鞋市场发生了一个难得的转变。回顾2023年,国产跑鞋市场上的当家主流产品是碳板竞速鞋,这些鞋以急速回弹、轻量化、强滚动效果为设计特点,主要针对专业运动员和跑步爱好者中的精英群体的竞速挑战需求。然而,大众跑者才是更大的群体,且现在的大众跑者对跑鞋等装备的认知水平也有了飞跃式的提高;于是,国产跑鞋的研发也开始向更加实用和适合广大业余爱好者的跑鞋类型“稳定支撑跑鞋”有了明显倾斜。

  稳定支撑跑鞋的设计理念是为了满足更广泛跑步者的需求。对于大多数业余跑者来说,跑步不仅仅是速度竞技,更是日常锻 炼和保持健康的方式。因此,他们需要的跑鞋不仅要具备优秀的缓震性能来保护足部,还要提供足够的支撑,以给运动增加一层防护;稳定支撑跑鞋正是为此而生。稳定支撑跑鞋更注重鞋底的足底承托支撑性能与支撑角度,以及中足抗扭性。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控制足部的不良偏转,防止过度足外翻、降低意外扭伤概率。同时,支撑跑鞋的鞋面也可能会有额外支撑补强设计,以进一步提高鞋子的支撑性能。

  国产跑鞋加强“科技”含量

  近几年国潮趋势日益明显,国产品牌深耕跑鞋领域,投入精力提升缓震回弹等硬核产品力,并得到国内外众多马拉松顶级跑者的信任以及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科技创新的赋能让国货跑鞋有了比肩世界的实力,也让国产跑鞋品牌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国产品牌在产品研发和设计等方面投入增多,如李宁、安踏和特步成立的产品研发实验室。其愈发具备竞争力的产品矩阵,得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要求。

  从结构上来看,跑鞋的核心部位包括大底、中底和鞋面。而中底材料则直接决定了跑鞋轻弹、缓震的能力,是评判跑鞋性能的最重要部分。因此,回顾跑鞋的发展史,各大品牌都在中底科技上“斗法”。 1975年美国品牌Brooks首次在跑鞋中底中加入弹性材料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从此将“缓震”这一概念带入运动鞋行业。此后,EVA一直是业内通用的中底材料。直至2013年,阿迪达斯将boost技术用于跑鞋,标志着跑鞋中底科技进入全新时代。此后,从耐克2017年推出的Zoom科技,到近年来特步的动力巢PB科技、李宁的“ 䨻”科技、安踏的氮科技等,运动品牌不断加码对中底技术的打磨。某种程度上,中底技术成为运动品牌最高精尖的技术战场,甚至可以直接改变全球运动品消费格局。

  最近几年间,国产品牌也在不断研发中底技术,努力缩小与国际品牌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差距。比如,安踏的氮科技已广泛运用到跑步鞋等中下游的鞋款。而特步推出的160X系列跑鞋在三年间揽获8项国际大奖。

  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在一篇以《是什么跑鞋变得超级?》为题的文章中,对现下的超级跑鞋进行了剖析:鞋垫,提供保护和有限的支撑作用,越轻越好;中底夹层,通过重量最小化的泡沫材料,提供更高的能量回传,并连接鞋面和大底;鞋底厚度,根据世界田联需求不超过40毫米;中底碳板,维持跑鞋的刚性和回弹。对于跑鞋中体现的科技实力,各家运动品牌自然也都在这方面疯狂“秀肌肉”,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仍然是太多了。如何在一众跑鞋中让消费者选择,成了品牌能否分到这杯羹最关键的一环。

  今年以来,最能代表阿迪达斯运动科技实力的品牌史上最轻竞速跑鞋 ADIZERO ADIOS PRO EVO 1,“横扫”三大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夺得4枚冠军奖牌,8次登上领奖台,并刷新纯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在超8万人报名的上海半程马拉松上,阿迪达斯竞速跑鞋 ADIZERO系列更是“一鞋难求”。

  随着国货品牌在中底科技上快速追赶国际品牌,以及跑鞋性能大幅提升,国产跑鞋与国际大牌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在竞速鞋领域,国产碳板的性价比更高,性能同样强劲,使得不少跑者纷纷选择了国产跑鞋。

  “超级跑鞋”背后的品牌争夺

  这几年,对于跑者专业化、细分化消费需求趋势变化,反应最为强烈的莫过于运动装备行业。赛道之上,运动品牌可能是跑者、赛事方之外最忙碌的参与者。在马拉松热潮重回中国的同时,运动品牌的“抢脚大战”也重新回到白热化阶段。

  事实上,为了在顶级赛事上获得更多关注,运动品牌花钱“买脚”(赞助运动员、赞助赛事)并不是新鲜事。在马拉松比赛中,跑鞋和背后的品牌通常占据更高的“话语权”,所以会对马拉松跑步赛事投入较高的赞助费用。顶尖跑步运动员脚下的战靴,也是品牌们争夺曝光的一个重要部分。另一方面,这也是用专业跑者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产品力的一个方式。通过赞助专业跑步运动员在各大赛事中获得成绩来提升自身的产品力,已成为大多数运动品牌拓展影响力的必选路径,但不是所有的行动都能获得正向反馈,“翻车”的情况也不鲜见。在一场场马拉松“跑鞋大战”之中,各家运动品牌也相当注重消费者体验,一方面用户体验可以作为重要的技术升级反馈,一方面核心群体对于更庞大用户群有极大辐射作用。

  悦跑圈发布的2023年中国马拉松大数据报告显示,国内赛事中,中国品牌跑鞋的穿着率位居前十。从各大品牌在 2023年国内赛事的破3(马拉松成绩在3 小时内)选手穿着率总人数占比看,国产品牌整体占比超过65%。现在几乎所有运动品牌都拥有自己的跑鞋科技,几乎所有精英运动员都穿着超级跑鞋,一些普通跑步爱好者也钟情于这些跑鞋。同时超级跑鞋或将带来更多新生意。一些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运动员,甚至可能是普通跑者,通过科学测试,然后定制“超级跑鞋”,以便碳板的形状和位置更适合他们的跑步习惯。

  热卖价格集中在100至400元区间

  《2024年抖音跑鞋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跑鞋市场G M V约65亿元,同比增长惊人的 54.1%,增速迅猛。更为惊人的是,2024 年2月份跑鞋销售额开始爆发,同比增长高达119.5%,为跑鞋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报告显示,在跑鞋价格方面,100元至400元的价格区间是市场热卖商品的主要集中区域,占比高达70.9%。此外,中低价位段的品牌竞争激烈。

  通过对抖音跑鞋关键词搜索用户画像的分析显示,31岁至40岁的用户群体占比最高,高线城市用户关注度较高,资深中产和新锐白领成为核心购买人群。据悦跑圈数据,跑鞋在跑步装备中的消费占比高达78.5%,并且83%的跑者年均要购买两双以上跑鞋。

  消费者在选购跑鞋时,脚感舒适度和缓冲性成为决定性因素,关注点占比达到七成。以国产跑鞋为例,从定价上看,特步国际的跑鞋大多在400元至700元区间,针对专业运动员和精英跑者的竞赛跑鞋在1000元上下。而随着主品牌氮科技中底核心科技的面世,安踏也拥有了 “冠军跑鞋”、马赫pro等出圈旗舰款;李宁的赤兔6 PRO和超轻20跑鞋定价在 599元,飞电3跑鞋定价为799元。此外, Hoka、昂跑、萨洛蒙等小众品牌正在瓜分千元以上的高端跑鞋市场,匹克、鸿星尔克则主打性价比,进一步抢占跑鞋下沉市场的份额。